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聊天,他说自己最近在看一本书,周围人都说这本书对成长很有帮助。但他看完以后没感觉。
他和我聊天的过程中,一直在重复这句话:「你们很聪明,读了有收获,我比较笨,我就是不懂」。
一个人如果总把「我不会」,「我不行」,「我天生 XX 」的话挂在嘴边,有 3 个坏处——
1 语言会进入潜意识,人会养成习得性无助,时间越久,碰到稍微有难度的事情,就对自己更没有信心 ,觉得自己确实学不会,最后的结果,一定是学不会。
2 在别人听来,这些话是在抱怨,没人喜欢抱怨的人。
3 找借口推卸责任,让别人觉得不是自己不努力,而是外界因素影响他做不成这件事,就更心安理得的接受自己不行的事实,不再努力。
读一本书,看不懂,没有感觉,这是事实。但我们要做的是,如果想要这份收获,就想尽一切办法,去读懂它,让它有感觉。我们觉得它很重要,就应该一直读,一直读,直到看懂,直到吸收,直到有感觉。不能一边说想得到,一边又怕付出(虽然嘴上没这么说,但其语言已经暴露了这个思想)
当我们遇到不懂的,但是又想得到某些东西的文章、思维、道理、方法等,不要再说「我看不懂」,而可以说「我要如何想办法搞懂它,学会它,理解它」,用积极的语言,暗示大脑自己可以,然后大脑就会更主动,促使自己朝积极的方向思考,行动。
《高效能认识的 7 个习惯》里说,以终为始:用到达终点的视角思考问题,做出行动。
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,那从现在开始,就按照那样的方式去行动。
你想写出好文章,那就按照那些写作高手的方式去做,每天写 1000-3000字。
你想年入百万,那就按照那些年入百万人的方式去做,每天读书、思考。
你想变得心态平和,那就按照心态平和的方式去做,每天冥想、练习。
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,那从现在开始,按照那样的方式去做。
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,知道自己难以改变的原因,他就有能力扭转这个局面。每做一件新的事情,人就变得新一分。持续一段时间,过去那个被本性束缚的自己,会一点一点消失掉。
没有任何东西,是天生不变的。这个世界的万物都在随时发生变化。当然,也包括你,我。
所以,如果你想改变,不要纠结过去的自己,多做一些能让自己改变的事情,种植新的种子,让它发芽,开花、结出新的果实,你也会变成新的自己。
《道德经》里流传最广的一句话: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
意思是,不管多狂的风,都不会刮一天。不管多大的雨,都不会不停的下。
飘风和骤雨是谁造成的呢?是天地。连天地都不能让风雨长久,更何况人呢?
不要再说「我不会」,「我不行」,「我天生 XX 」。
最关键、最前提的一点:你要先改变思维,相信自己能变得更好。只有你自己相信这点,你才会做出积极改变的行动。
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END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
文章来源于公众号:多元思维H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