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有时写文章会出现还没开始写,就会各种担忧,该放什么案例,该用什么逻辑,怎么写更容易理解,怎么过渡更流畅……万一案例不准确怎么办?万一逻辑不流畅怎么办?万一……于是,还没开始写,就焦虑的不行。
但有时我会先把能想到的内容,一股脑堆上去,然后在考虑如何调整结构,如何过渡,如何加案例,这种情况反而一点都不焦虑,文章质量还更好。
经历的多了,我总结出一个缓解焦虑的方法,用到各种情况,都能快速起效。
看到别人文章写的好,自己却写的不好,焦虑。因为觉得自己写不出那种好文章。
看到别人做副业赚钱,自己却还在上班,焦虑。因为觉得自己咋没有副业。
看到别人每天读书、学习,自己却在刷抖音、打游戏,焦虑。因为觉得自己自控力太差。
1 「觉得」:说明这不是事实,这是大脑的一个想法。
2 「做不好」:大脑想的是,要一次性做完美才叫做好。而事实上,绝大部分人
都无法一次性把事情做好。所以一开始「做不好」是必然的事情。
一个小事件,大脑会放大到一辈子的程度,这当然就焦虑了。
理论上说,是可以的。但这不是人能控制的,这是遗传基因里的特质。
在原始社会,人需要抓捕野兽来生存。当他发现草丛被风吹了一下后,他会有 2 种反应——
如果选 2,万一真的有老虎,他可以及时行动,活一条命。
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后,这种把负面信息无限放大的反应,就遗传了下来。
于是,我们遇到小的事故,也会无限放大,因为这样能让我们「活命」。
写作不好、没有副业、不学习,这些事情就像被风吹过的草丛一样,完全对生命不会有影响。
这个现实结果和大脑的想象产生不一致,大脑就会觉得:咦,我想的好像不对,我是有能力做到一些事情的。
情绪冷静下来,我们就可以继续思考、行动,把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,最后做成这件事。
他很焦虑,他觉得焦虑这件事情自己没法解决,所以找我来帮助。
我让他自己去搜索,就是让他建立掌控感,找到书后,他就会产生信心:我是有能力自己找到想要的书。
不要小看这份信心,有了这颗种子,他就会想到:我有能力从书里找到缓解焦虑的方法,进而继续想到:我有能力自己缓解焦虑。
他心里就有了另一颗种子:我没有能力自己找到需要的书。这颗种子会不断发芽,不断生长。
即便是他真的找到书,读了书,看到不错的方法,他也会因为缺失信心,没有思考、实践的动力。
这些小事,一定是你不用太费力就能完成的事情,这样你没有压力。
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END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
文章来源于公众号:多元思维H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