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有的人,可以抽丝剥茧,从表面深入到原理,从不同角度分析透彻,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假设、验证,最终得出结论。
猎豹 CEO 傅盛去年写过一篇文章,在全网爆火。文章里也说:人与人最大的差别是认知。
2 年前有人告诉你短视频会火,布局短视频有前景,这是认知。
如果告诉你短视频平台是什么,怎么拍短视频,这是知识。
现在有人告诉你,生财有术未来 3 年会变成庞然大物,这是认知。
其实,对一件事的认知,换个说法更好理解:对一件事的思考。
因为加法是基础知识,不会加法,无论你看多好的书,用多好的方法,找多好的老师,都不可能学会乘法。
如果一个人知识积累少,那他思考任何问题,都很困难。
读书也一样,有人说自己读书速度慢,那是因为大脑里的基础知识太少,所以看到很多内容,都需要思考一下,才能理解。
觉得简单的人,看过大量赚钱案例,知道各种方法/思路/模式,他大脑里有足够多的「赚钱兵器库」,这些都是他积累的知识。
所以,碰到任何事情,他都可以从大脑里拿出知识来套用、对比、模仿,因此他更容易知道该如何赚钱。
比如,你看到一个句子,里面引用了一个你不懂的词。你去查这个词,查的过程中,又遇到被引用的不懂的词,就继续查。
事实上,基础知识并不多。更多的是它们变换形态、场景造的新词。
接下来,就需要用逻辑,把事情在大脑里梳理一下,看看是否正确——
- 它为什么正确?
- 怎么推导出来的?
- 影响因素有哪些?
- 适用于什么场景?
- 还有哪些事情也能用这个解释?
- 我的那些行为,能用这个改进?
- 写作真的能赚钱吗?
- 原理是什么?
- 需要哪些条件?
- 有哪些人靠写作赚到钱?他们是怎么做到的?需要哪些条件?
- 我如果要靠写作赚钱,需要提高哪些能力?
第 2 点的想清楚,只是大脑想清楚。可能只占一件事情的 20%。
在这个过程中,会遇到上篇文章里说的个性化,具体化的问题,需要多次【变通、拓展、改进】,最终掌握。
这 3 点,做的多了,人就会产生一种「看一眼就知道对不对」的直觉,俗称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