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想到,搜集了一些资料,对比研究后,反而更模糊,不知道该做什么了。
于是,我花了 1 天时间什么都没做,就专门思考,结果一下就清晰了。
因为先做后想,和先想后做,是 2 种相反的情况——
1 做一件事情,应该先行动,因为我们不可能把一件事情完全想清楚,只有在行动中慢慢摸索,改进,最终成功。
2 做一件事情,应该先想清楚,然后再行动。因为有计划,所以行动就有方向,这样更容易成功。
我之前一直认为 1 对,所以做任何事情,我都会先干起来。我觉得干着干着,就能干明白。
做任何事情,都需要一些必备的基础知识、参考资料等。
如果自身有积累,就应该先思考。因为这些基础知识,能帮你看清大方向,这时候,根据基础知识制定计划,然后行动,就比较明智。
但如果自身知识积累少,经验也不足,那就应该先做、先学。
很简单,因为没有基础知识,思考就没有根基,大概率是空想,自嗨,就更容易犯错。
只有先干起来,掌握一些基础知识、条件,知道这件事情的大体轮廓,才能知道哪些能做,哪些不能做。自己擅长什么,不擅长什么。这种情况下的思考,才有意义。
因为我没做过训练营,相关知识都是很欠缺。没有知识的思考,都是空架子。
我搜集了一段时间资料后,相关知识增多,这时候,就应该停下来思考。
因为思考这个能力,是可以通用的。我做过课程,所以一些方法、原理可以直接套用。
有朋友说自己想学习、想积累,但不知道学什么、积累什么。要等想清楚后再学习、再积累。
学着学着,知识多了,才能根据这些知识深入思考,想明白一些事情。
还有写作,很多人一上来就听写作课,学习各种技巧,想写出 10w+。
一开始,只要写就够了,在过程中积累知识量、练习思考能力。这 2 个熟练后,再思考你要写哪个领域,哪些话题,需要哪些技巧,然后去针对性的学习相关课程,这能更有效的提升写作水平。
所以,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,都应该先看看自己的基础知识,能力是否足够。如果不够,就先学、先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