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天,通过家乡的特产--桃形李,来解释一些商业概念。
浙江嵊州,桃形李的唯一产区。
这种由桃子的根和李子的枝嫁接而成的果子,形似桃子,在老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。
父亲也种了几十亩的桃形李,随着年岁的增长,每年的采摘期他一点也不轻松。
每年7,8月份,我都会帮着父亲卖桃形李,为的是让他可以轻松一点。
桃形李是产品
家乡的桃形李唯一的特点是甜,从小到大,我吃到的李子都是甜的,当别人说李子是酸的时候,我总是不理解,就像她们在吃到我家的李子之前,也认为李子怎么可能是甜的。
水果店里一般是按斤论价的,但是我的李子在很多时候是包装成一小箱寄快递的,因此价格也就按箱来近,60块一箱:定价
为销售季节性很强的水果去租一个店铺显然是不太适合,并且城管也不允许我拉个三轮车沿街叫卖,这时,互联网发挥着巨大的威力,我可以在淘宝上卖,也可在朋友圈,这就是:销售渠道选择
而我选择了微信朋友圈,朋友圈和我本人就构成了销售终端。
大家在没有吃到过桃形李之前,觉得价格贵,对味道也没有感觉,只有很少的人愿意尝尝看,于是,我决定搞一个免费试吃的活动:促销
当她们吃了之后,都抢着购买了,我发现这个需求非常大,于是我把价格调整到了80块一箱:价格策略调整
淘宝是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,在朋友圈稳定的情况下,也应该增加在淘宝上的销售,于是就在淘宝上开了个店铺:渠道增加
同样种植桃形李的村民看到我的生意很好,也开始在淘宝上开店铺卖李子,价格比我低,看来生意的竞争是无处不在啊。
经过一夜的思考,我决定,要好好包装我的李子,并在外包装上印上“老王家的李”,同时去工商局注册了商标:品牌
有了品牌,生意果然更好,忙不过来了,我请了两个长腿妹子,负责接待客户:终端客服
妹子觉得我们家的包装不够上档次,于是花了1000大洋找人重新设计了logo以及店铺形象:VI&SI。
父亲已经来不及采摘了,不过,量不是问题,二叔家的,三舅家的,还有七姑家的,八姨家的,他们都种植了不小规模的桃形李,我让他们统一好采摘标准,然后按标准装箱:供应链管理
有个苏州的朋友,他吃到我家李子后,非常喜欢,也发现李子的巨大市场,跟我商量说,希望我供货给他,他在江苏卖,并且只有他一家卖:省代理(代理商)
当然,他也有很多生意上的朋友,在江苏的各个城市,于是他的朋友也成了他的下线:分销商(分销)
在浙江本省,我没有把代理权下放,而是寻找了很多吃货小伙伴,由她们在朋友圈推广,我直接帮她们发货:微商(一键代发)
考虑到生鲜超市的巨大人流,我家的桃形李在超市应该很有潜力,我跟采购谈进超市的设想,最终的方式是:每天早上将桃形李送到超市售卖,超市按周将已销售的金额扣除费用结算给我:代销;渠道结构优化。
老爸又跟我说,家里的新种植的水蜜桃今年也已经结果了,于是,我给桃取名“老王家的桃”,准备在7月份上架售卖:产品线扩张,多品牌战略。
除了我家的桃形李和水蜜桃是真实的,其它的场景是为了表述概念而虚构的。
如果你还没有吃到过桃形李,那么这个夏天就不要再错过了,现在就可以预定。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 王越斌 )